本文目录一览:
体检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是怎么回事
人体中性粒细胞升高的血液中主要的三大抄细胞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是机体的防御卫士,而在白细胞的成分中,中性粒细胞百分袭比最高,为50%-70%。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偏高可能是发生中性粒细胞升高了炎症反应,也就是平时说的感染了。
中性粒细胞偏高是发生了炎症反应,有可能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一般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常常百伴随白细胞的增多而增多,有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度后者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等等。
扩展资料: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具有吞噬杀菌功能,那么在化验单上显示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欢迎阅读。
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
1、急性溶血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红细胞大量破坏、红细胞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中粒细胞释放。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在12~36h内WBC增高,达l0×10 9/L以上,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
3、恶性肿瘤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WBC持续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主要机制为: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某些肿瘤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4、急性中毒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
5、感冒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低,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则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当然,这是基本判断方法,具体情况还需医生确定。
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值
粒细胞分类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细胞,粒细胞比率是100%,其中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细胞各占多少。所以粒细胞比率指的是各种细胞所占比率,是整体概念。在疾病诊断中是完整的数据。而中性粒细胞比率,是单指其在全部粒细胞中的比率,是单个概念。没有提示其它两种细胞各占多少比率。在疾病诊断中是不完整的数据。
中性粒细胞比率48.7(正常值为50-70),淋巴细胞比率41.8(正常为值为20-40),嗜碱性细胞比率1.6(正常为值为0-1)。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此项升高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体内有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根据病情采用对症的抗生素治疗。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这种情况中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在病毒感染的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会异常升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机体有过敏的时候,中性粒细胞略高伴嗜酸性细胞异常增高,如果在后期继发细菌性感染,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
中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体内特殊的白细胞,它是机体抵御感染入侵因子的第一道防线。这些入侵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当体内白细胞数量或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某一水平时(小于1500/mm‘或750/mm3)就是所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长效干扰素比每周三次的干扰素更容易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虽然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不常见,采取手段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者在出现后想办法逆转它还是很重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非洲裔美国人比白人常见。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情况下此项升高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体内有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根据病情采用对症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抗生素治疗。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这种情况中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在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会异常升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机体有过敏的时候,中性粒细胞略高伴嗜酸性细胞异常增高,如果在后期继发细菌性感染,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
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高本身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是病理性的升高就有危害。中性粒细胞偏高本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理性升高,另外一种是生理性的升高。病理性的升高最常见的是感染,细菌感染是最多的,主要表现细菌感染多数情况下粒细胞升高。对于少部分病毒感染早期,也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升高,这是最多见的病理状态。这种感染往往会伴有一些症状,可能有呼吸道、消化道或者泌尿系统,这些部位的感染会有相应的表现,不会单纯表现为粒细胞的升高。
另外一种病理性就是有创伤的时候,比如烧伤或者组织的创伤粒细胞也会升高,这些都属于病理状态。另外,生理状态是没有什么危害的,比如运动以后或者是吃饱饭之后食物需要消化,这个时候中性粒细胞也会偏高,这种生理性偏高基本没有什么危害性,所以中性粒细胞偏高,一定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才能发现到底有没有危害。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是什么意思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含义: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是指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的含量。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代表细菌性感染或在机体受疼痛、寒冷等刺激时;另外一些生理情况下也会稍微升高,如进食,运动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