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纺织娘是蟋蟀还是蚂蚱
- 2、纺织娘的别名是蛐蛐吗
- 3、纺织娘指?指蟋蟀。
- 4、纺织娘就是蟋蟀,对吗?
纺织娘是蟋蟀还是蚂蚱
纺织娘不是蟋蟀,也不是蚂蚱。纺织娘的学名叫螽斯,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外表粗很像蝗虫,但蝗虫的触角又粗又短,而螽斯的触角呈线状且细长。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且更加刺耳。
纺织娘是螽蟴科、织娘属昆虫,大形,体长50-75毫米(达翅端),体褐色或绿色。头顶、前胸背板两侧及前翅的折叠地方黄褐色,头短而圆阔,复眼卵形,褐色,位于触角两侧。触角线状细长,褐色,有些环节有棕黑色斑点,由很多环节组成,超出翅之末端。纺织娘栖息于凉爽阴暗的草丛中,成虫于夏、秋季间出现,白天常常静伏在瓜藤枝叶或灌丛下部,黄昏和夜晚爬行至上部枝叶活动和摄食。纺织娘为植食性昆虫,喜食南瓜、丝瓜的花瓣、桑叶、柿树叶、核桃树叶、杨树叶等。鸣声如“轧织、轧织”声,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地区及中国和日本的南部地区。
纺织娘的别名是蛐蛐吗
1、不是纺织娘是蟋蟀吗,纺织娘是螽斯总科下生物纺织娘是蟋蟀吗,是纺织娘科纺织娘属下生物纺织娘是蟋蟀吗的总称。
2、蛐蛐这个称呼有些歧义纺织娘是蟋蟀吗,在斗虫者口中的蛐蛐指的是斗蟋(指的用来比赛的蟋蟀,而不是斗蟋属如:米卡斗蟋、双斑蟋、竹蟋等)是蟋蟀科下的几种生物总称,而在一般人口中的蛐蛐指的是蟋蟀科下会叫的物种总称。
3、完全两种生物,扯不到一块去的。
纺织娘指?指蟋蟀。
学名叫螽(zhōng)斯。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纺织娘是蟋蟀吗的一种。外表粗看很像蝗虫,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有时也称螽斯为蝈蝈。
所以,纺织娘不是蟋蟀是螽斯。蝈蝈属螽斯科鸣螽属。蝈蝈学名为纺织娘是蟋蟀吗;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
纺织娘
纺织娘又称筒管娘、络丝娘,古名络伟、莎鸡,是螽斯类昆虫中重要的鸣虫之一。 雄纺织娘的前肢摩擦能发出声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丛中发出“沙沙”或“轧织、轧织”的声音,很像古时候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因而被人们取名为“纺织娘”。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以翅摩擦发音。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 "螽斯 ",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纺织娘是蟋蟀吗了 "聒聒 "的称呼, "聒聒 "和 "蝈蝈 "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 "聒聒 "和 "蝈蝈 "是一个等同的名称。
纺织娘就是蟋蟀,对吗?
纺织娘在鸣虫中属大型种类,体大,从头到翅端可达50~
70毫米,单翅长39~44毫米。体色有绿色或枯黄色两种。头相
对较短,头顶甚宽,颜面垂直。前胸背板前狭后宽,背面三条横
沟明显。前翅宽阔,形似一片扁豆荚,前翅侧缘通常具数条深
褐色斑纺,其长亏过腹端,甚至超过后足股节端。后足甚长。雌
虫产卵瓣长,马刀状,略呈弧形向上弯曲。
纺织娘白天常常静伏在瓜藤枝叶或灌丛下部,黄昏和夜
晚爬行至上部枝叶活动。在华东一带,8~9月间可听到虫鸣。
纺织娘鸣声很有特色,每次开叫时,先有短促的前秦曲,声如
“轧织,轧织,轧织,......”,可达20~25声,犹如织女
在试纺车,其后才是“织,织,织-......”的主旋律,音高韵
长,时轻时重,犹如纺车转动。如遇雌虫在附近,雄虫一面鸣
叫,一面转动身子,以吸引雌虫的注意。纺织娘以杆物的花和
嫩叶为食,并嗜食南瓜及丝瓜的花瓣。
饲养纺织娘宜选用宽大的竹编笼子,悬挂于阴凉通风处。
可喂南瓜或丝瓜的花,也可用嫩菜花或叶。无论花瓣还是菜叶
都容易干燥,宜常更换。纺织娘因其鸣声十分响亮,近闻其声
会有烦躁感,,因此宜置于庭院内,远听其声,则更有情趣。
纺织娘属的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众
多岛屿上及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分布于我国的纺织娘至少
有两个不同的种,除上述一种外,另一常见的种是前翅比较宽
短的日本纺织娘Mecopoda neiponensis(De Haan,1842),主
要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地区,也分布于日本的九洲等地。两种纺
织娘的外形和鸣声很近似,但日本纺织娘开叫时没有短促的
前秦曲。
纺织娘不喜欢强烈的光线,喜欢栖息在凉爽阴暗的环境中。饲养纺织娘者懂得它有这种习性,所以江南一带的饲养者常用麦杆编织的小笼子作为饲养容器,这种笼子有避光遮阴的性能。不过,用这种容器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只能听见其鸣叫声,却不能观赏到它的形态。因而有人将其养在铁丝制成的笼中,这样既可听到其鸣叫声,又可观赏到它的形态.